1969年2月,中央正在为召开九届人大会议做准备,当代表名单送到毛泽东的手上作最终审定时,细心的毛泽东发现没有陈奇涵的名字,于是他做了亲笔批示:“陈奇涵同志似宜考虑。”
在选举中央委员时,毛泽东在会议上对陈奇涵做了介绍,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地方的领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然后,毛泽东又风趣地讲了他与陈奇涵之间的交往,说起了四十年前陈奇涵请他吃了一道十分好吃的家乡菜,至今还让他记忆深刻,十分回味。
在毛泽东的亲自提名下,开国上将陈奇涵当选九届中央委员。
陈奇涵
1
陈奇涵是江西省兴国县人,父亲曾教过书,后来又开过米店。
家境尚可的陈奇涵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曾经与几个同学创办过一所小学,专门招收贫苦子弟,实行免费教育。后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陈奇涵投笔从戎,考入了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
从这时起,他朝着自己定下的“解黎民于倒悬,救民族于水火”的远大志向顽强奋斗,矢志不渝地踏上了驰骋疆场的革命征程。
其后,陈奇涵又先后在护国军第二军讲武堂、广东警卫军讲武堂、桂军军官学校学习、任教。期间,他曾参加了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平定商团叛乱等许多战事,这一阶段的战争实践为他以后从事武装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1925年初,28岁的陈奇涵进入黄埔军校任教。不久,就在许继慎、陈赓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党组织。
陈奇涵
一年后,陈奇涵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带领一批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党员,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的名义,回到江西开展工农群众运动和秘密工作。
他们做宣传、办报纸、发展地方党团组织,很快使赣南、抚州等地区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起来,声势甚为浩大。甚至一个大寺庙的住持都带着800多名僧侣,投身于陈奇涵领导的群众运动浪潮。
1927年1月,朱德受组织指示,到南昌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
此时,陈奇涵受上级委派,出任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和支部书记,他积极协助朱德在南昌开展革命活动,为我党培养军事骨干。
陈奇涵与朱德
八一南昌起义时,陈奇涵正在赣东南丰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因而没有直接参加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受到挫折后,江西处在白色恐怖之中,陈奇涵回到家乡兴国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创立农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12月,陈奇涵等人先后组织领导了两次兴国暴动,他们占领县城,烧毁县衙门,杀了作恶多端的县长。但是,由于组织上的不成熟和缺乏经验,两次成功暴动后都没有建立革命政权。
陈奇涵后来回忆这两次暴动时,十分遗憾地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陈奇涵(中)与罗荣桓(右二)等战友
2
1929年4月,朱毛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在司令员伍中豪的率领下,来到兴国,随队行动的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进入了兴国县城。
正在家乡的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陈奇涵热情地迎接毛泽东一行,并向他详细汇报当地的革命发展情况。
其后几天,毛泽东在兴国展开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的革命形势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看到毛泽东每天忙于工作,在生活方面却极其简朴,特别是对于吃饭问题,从不挑剔,很是随意,每顿都是简简单单,这样让陈奇涵很过意不去。
但在初春时节,再加上条件有限,陈奇涵却也实在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来招待毛泽东。
陈奇涵书法
这一天,陈奇涵听说县委的一位同志在河里捞到了一条大草鱼,当即灵机一动,马上跑去把这条草鱼要来。他决定给毛泽东做一道家乡菜,让他改善改善的同时,也表达一下自己和兴国县人民的敬爱之情。
他特意在县城的隆顺客栈找厨师做了地道的家乡菜——米粉蒸鱼。
毛泽东应邀而至,他一进屋,见到一张八仙桌上中间摆了一份蒸笼,周围又配了四道菜:花生米、笋炒肉、雪豆、炒鸡蛋,还有两壶糯米水酒。
“好丰盛么!”一贯不主张吃喝的毛泽东体恤陈奇涵的苦心,并没有表现出不满。
入席后,陈奇涵清毛泽东品尝米粉蒸鱼,毛泽东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夹了块鱼放到嘴里,顿时感觉到了鲜、辣、嫩、香的绝妙体验。
毛泽东一生对鱼百吃不厌,这粉蒸鱼的滋味正合他的口味。
尝了一口,他便由衷地夸奖道:“这鱼好吃,好得很!”
长期的转战征程,条件艰苦,吃穿极为简陋,想必毛泽东也是很久没有吃到这样顺口的菜了,本就爱吃鱼的他对很符合自己口味的米粉蒸鱼赞不绝口。
“奇涵同志,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每到一地,毛泽东都会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研究一番,这道菜也引起了他的兴趣。
“这米粉蒸鱼是我们农村很常见、也很受欢迎的一道菜,倒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字,毛委员,你看叫什么名字好呢?”陈奇涵笑着回答。
粉蒸鱼的鲜美味道,让毛泽东也有了兴致,他一边用筷子对着竹蒸笼比划着,一边饶有风趣地说: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
说完又指指周围的四盘菜:“这是四颗星星,四个小盘子转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转着月亮,我看叫“四星望月”就很好么!”
听了毛泽东的讲解命名,大家都连声叫好,纷纷鼓起掌来。
陈奇涵家乡的这道“四星望月”虽然是当地常见的一道菜,但色、香、味、形俱隹,更兼鲜、嫩、滑、辣等特色,食而不腻,四季皆宜,后来还被郭沫若称为“天下第一菜”。
陈奇涵
3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兴国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陈奇涵当选为负责人。在毛泽东离开兴国时,陈奇涵一路护送到很远。
不久后,关心兴国革命斗争形式毛泽东又写信给陈奇涵了解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
1930年10月,陈奇涵由地方调入正规红军部队工作,后来历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军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等职务,先后辅佐黄公略、林彪、陈毅等人,运筹帷幄,驰骋疆场。
加上在南昌军官教育团给朱德当参谋长,陈奇涵绝对是我军资历深厚的智囊人物。
抗战时期,陈奇涵任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他多次率部在黄河边与日寇激战,为保卫延安和陕甘宁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称赞“是陈奇涵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
建国后,陈奇涵先后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为江西剿匪和制定军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军法工作的奠基人。
陈奇涵不仅是我军资历深、战功大的杰出战将,他刚正无私,不趋炎附势、不见风使舵,一贯坚持原则的高尚品德,也在我党、我军内赢得了极大的尊重,他刚50多岁就被人们称为“陈老”。
1955年,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陈奇涵像
缅怀英雄,感恩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