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塔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维度出发,如教学、课程设置、在校生表现等,希望能通过这些直观数据,展现“双一流”高校的在人才培养上的杰出表现,并为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能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双一流”高校,国内高校实力和发展最为强劲的一批大学。这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基本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准。
青塔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维度出发,如
教学、课程设置、在校生表现
等,希望能通过这些直观数据,展现“双一流”高校的在人才培养上的杰出表现,并为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教学质量决定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校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是国家层面设置的在教学成果上的最高奖项,含金量可见一斑。
1989年,
国务院
确定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4年,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设立,以
奖励那些在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
虽然年轻,但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在鼓励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上,具有重要意义。
青塔统计了2016-2020年间,140所“双一流”高校的
国家级教学成果(包括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和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的获奖情况。
综合来看,表现最好的3所高校分别是
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不管是在获奖数量还是在获奖质量上,都表现优异。
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同样表现不俗,表现出顶尖高校在教学上的强劲实力。
课程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一流课程既是建设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支撑.
青塔统计了2016-2020年间,140所“双一流”高校在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上的入选情况。
从课程总入选数量来看,
清华大学
以225门课程的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
并列第二,都是137门课程如入选;
浙江大学
共有111门课程入选,同样表现不俗。
入选课程总数在100门以上的,还有
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表现最好的是
西南交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
,分别有79门课程和76门课程入选。
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
等高校同样表现出色,入选课程总数都在50门以上。
作为高校培养的主体,在校生的表现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最好证明。
近几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青塔统计了2016-2020年间,“双一流”高校学生在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
上的表现情况,希望能为大家展现就读顶尖高校的优秀学子的风采
(注:数学建模竞赛数据统计时间为2016-2019年)
从竞赛总获奖情况来看,
山东大学
表现最佳,斩获151项位居第一;
东北大学
紧随其后,收获122次奖项;
华南理工大学
位居第三,共114项。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表现惊艳的有
宁波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获奖次数都在100项以上。
2017年9月21日,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学和9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这140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尖力量,入选“双一流”代表着国家的认可和重点支持建设。
自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启大扩招以来,近二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76%提高到了51.6%,高校的在校生数量翻了十几倍,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重大变革。
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必须坚守育人初心,加快“双一流”建设,努力为国家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高考志愿填报神器——
「青塔高考」小程序
,已正式上线!
收录来自
全国高校官网及权威报告
的各类数据,助力考生快速获取最
真实、可靠、全面
的志愿填报参考信息!
青塔还将持续关注全国高考,追踪各省分数线及高校录取线,为您带来全面深度的数据解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