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时装发布会模特。(图片来源: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官网)
近日,“眯眯眼”的刻板亚裔形象再度惹恼了一众中国网友。不过,这次“惹祸”的不是西方的哪个明星或品牌,而是中国的高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有人在Youtube上传了一条视频,晒出了清华美院2021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集锦。网民们发现,这场发布会选用的模特清一色的眼睛狭长细小,并且还都采用了延长眼尾的妆容设计,刻意拉长了眼型。
要知道,眯眯眼一直都是西方对亚裔长相的刻板印象。因此,许多网民表示,满屏的眯眯眼契合了西方对亚裔的刻板印象,暗含严重的羞辱意味。
与西方人相比,亚洲人普遍来讲的确眼睛较小,这种特征被种族主义者放大,逐渐带有歧视意味。有不少好莱坞明星、西方球员曾因做“拉眼角”动作而被迫道歉。但在欧美娱乐圈,特别是模特界,拥有小眼睛特征的亚洲人却更吃香,其中最受争议的莫过于中国模特吕燕了。在多数中国人眼中,她的形象与代表美的模特相去甚远,甚至有人认为选她做模特是西方人在故意丑化中国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对于时装秀来说,选模特不是选美,脸蛋并不是最重要的。许多时装品牌想要展现多元化,因此需要选出各族裔中特征最明显的模特,这样做虽然从根本上来讲是加深了刻板印象,但也是目前很难改变的现实情况。因此,许多中国人认为“不那么美”的模特得以走出国门,成为欧美秀场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欧美品牌的这种做法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人们也都司空见惯。但这次出现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舞台上,自然会引起争议。可以肯定的是,参与此次毕设的中国学生不会歧视自己人,但他们的做法不可否认地是在模仿借鉴西方的审美标准。
国际时尚圈中一直都是西方审美一家独大。最知名的走秀、艺术评奖都是西方主办,评定标准也都是西方决定。许多中国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希望前往欧美深造,与国际接轨,因此很容易就会跟着西方标准走,毕设成为欧美秀场的“翻版”也就不足为奇。批评这些学生“歧视”或“媚外”是没必要的,但此次事件也应该给中国相关行业敲响警钟。
中国时装业发展了几十年,其最高学府到现在还只能停留在模仿西方的阶段,说到底还是缺乏自信。作为传递美的使者,中国设计者有必要在走向国际过程中向外界展示真正的中国审美,一味地盲从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加固化的误解,阻碍探索美的对话与交流。(李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