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主要是动机的问题。孩子本来是很单纯的,参加比赛本无关名利,不过成长的经历而已,但是学校和指导老师寄予厚望,因为好名次会给学校带来光彩,会给老师带来利益,比如跟职称评定挂钩。于是,老师不仅驱动学生还驱动家长,然后,老师和家长并驾驱动学生,使学生背负沉重的名次枷锁。
我大外孙女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参加过朗诵比赛和讲故事比赛,指导老师就是我,我的动机很简单,让孩子成长成长,但不能把爱好当饭吃。
一年级的时候,她第一次参加学校诗歌朗诵比赛,我写的朗诵诗,我指导她朗诵的,结果她一举夺魁,全校最高分,一鸣惊人!
二年级的时候,她参加龙海市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也是我指导的,结果还是第一名。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再推荐她参加龙海市小学生演讲比赛,那一次我当断即断,不让她参加了,因为我发现再比赛下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一次老师不高兴了,她们都寄予孩子厚望——再拿第一!但是,只要我不指导她,她就没办法参加比赛了。
后来,孩子又参加了龙海市闽南语歌曲大赛,结果还是金奖第一名。
以后,孩子再也没参加比赛了,我们不让孩子参加比赛了,再下去孩子会被名利思想给污染的。
时光飞逝,这个月,外孙女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但她完全没有停止学习的意愿,她还要考研究生,且心气很高、目标很大。作为家长,我们不鼓励她,也不阻拦她,也不寄予功利期望,由她自己选择、自己追梦去。
我想,如果孩子回望她小学时参赛的经历,一定会淡然一笑地——太小儿科了!不过,小儿科是小儿科,回忆起来,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是啊,孩子儿时的一些比赛,真的别当一回事,老师当回事来做,家长千万别把一些比赛当回事,最好不要让孩子参加比赛。
——夏荷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