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览天下

阅读,看尽天下事

[原创散文]流年碎影之方寸田园

2021-06-19 23:51:05


然而生为忙碌的现代人,我们既无时间探寻山水,更不可能遁入空门,倒不如像婆婆和海涛伯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俗愿”,来充实一下心灵。


文/唐秀媛

[原创散文]流年碎影之方寸田园

假期一到,婆婆就带着小孙孙迫不及待地回乡下伺弄她的半亩菜园去了。婆婆的菜园子绿茵缤纷、姹紫嫣红,豆角藤顺着竹篱笆肆意攀爬着,紫色的茄子挂满了树梢,白色的辣子花像星星似的闪烁在风中。婆婆在给刚挂果的青瓜施肥,一旁的小孙孙在菜畦里打着赤脚乱蹦。“妈妈妈妈,快来帮我抓这只牛角虫,我要跟小伙们一起耍。”在一旁慵懒地看着闲书的我,竟被儿子的嚷嚷声感动得流出眼泪来。

农村有农民的山水乐土,城里人也有自己的方寸田园。有一次,芸姐邀我去金石家海涛伯家中观异石。海涛伯的书房古色古香,藏书甚丰,博古架、书桌上陈列着各式奇石印件。我们到了的时候,他正与友人品鉴一件芙蓉石,相聊甚欢。友人把玩着这件印石,悦色兴然,爱不释手。芸姐告诉我,海涛伯每得奇石,都要邀好友一同把玩观赏,意兴无穷。我这个门外汉虽只在一旁看热闹,却被他们的知音知己之情所感染。可见田园的幽静敌不过友情的温馨。难怪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会闻足音而喜。花香“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啊!

时下流行“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少人喜欢独自一人或与陌生驴友结伴出游。于我而言,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良辰美景,亦望与好友共赏。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愿于闲暇之余,邀三两好友品茗清谈,琅琅笑语,话叙衷肠,其乐并不亚于徜徉青山绿水间。正如辛弃疾所说,“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

[原创散文]流年碎影之方寸田园

由青年入中年,“抚剑独行游”、“无乐自欣豫”的豪情趋于平淡,慢慢倾向陶渊明式的山水田园。然而生为忙碌的现代人,我们既无时间探寻山水,更不可能遁入空门,倒不如像婆婆和海涛伯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俗愿”,来充实一下心灵。想起苏东坡贬谪黄州之时,政治失意,却用发明美食的“俗愿”追寻生活的禅意。东坡美食系列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羹等等,据说仅鱼的做法就有十来种。对东坡而言,美食也是一种参禅,佛禅并不高深,佛理就在人间的烟火里,禅意就在世俗的茶饭中。

人活着要有“愿”,才有热诚和情趣。而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买到自己心爱的书,日夜啃读;听听音乐,舒缓一下情绪;打一场羽毛球,酣畅淋漓地给身体排排毒;心情愉悦时对着镜子化化妆,欣赏自己的美。这些淡薄的雅愿,使自己获得健康、快乐,同时也将健康快乐与友人共享。

朋友阿吉是一位墙画艺人。她的房子空间设计皆来自她和爱人的创作,房间里挂着她自己创作的风格各异的书画,书桌上、床头柜里摆着她与孩子共同完成的树叶、石头贴画,还有从各地游玩时淘回的小物件。她说,用树叶、石头贴画成了3岁女儿最喜欢做的游戏。看来,她真是会美化生活的雅人。

[原创散文]流年碎影之方寸田园

如此看来,我们暂无田园可归时,不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供自己徜徉和与朋友分享。或是在无边的心绪里,给自己安放一处精神的田园,那么,即使漂泊异乡,也能“处处皆可庐,心安以为家”了。

(本文曾发表于《客家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