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览天下

阅读,看尽天下事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记录父亲临终前的日子(续)

2021-06-19 23:56:56


开车时,路过那条通往医院的路口,下意识还想右转;在街边,见到穿着棉衣身躯微驼的老人,还有走上去叫爸的误判;窗台上,父亲喂食野鸟的小米和瓜籽还在,但鸟儿却再未出现;商场里,遇到适合父亲的衣服,还想去仔细打量,买给他穿;吃饭时,看到父亲爱吃的那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记录父亲临终前的日子(续)


01


转眼,父亲离开已经三个多月了。


这段日子,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内心却常常涌起波澜。


  • 开车时,路过那条通往医院的路口,下意识还想右转;
  • 在街边,见到穿着棉衣身躯微驼的老人,还有走上去叫爸的误判;
  • 窗台上,父亲喂食野鸟的小米和瓜籽还在,但鸟儿却再未出现;
  • 商场里,遇到适合父亲的衣服,还想去仔细打量,买给他穿;
  • 吃饭时,看到父亲爱吃的那几样,却再也夹不到他的面前.....


在不经意的某个角落或某个瞬间,就会情不自禁想到父亲,想到他的慈祥、耿直、宽厚和善谈。


然后,不由得泪水潸然。


我总有一种错觉,父亲从未离开,只是走远。


或许是出去办事,或许只是出了趟远门,过几天就会回来,带着满脸的欣喜和期待,买了一大包的东西,神采飞扬地归来。


有时,我会在父母家的门前怀有幻想,是否父亲会过来开门,如同往常一样带着敦厚、质朴的笑脸。


为了减少母亲目之所及引起伤痛,大姐把父亲所有的衣物都做了清理,尽管如此,在父母家还会感受到层层叠叠父亲气息的渲染。


在沙发上,在饭桌旁,在窗台前,在床铺边......


似乎父亲朗朗的声腔,憨直的笑颜,沉沉的身影,时时处处都在,甚至依然清晰可见。


我常常会梦见父亲,有时笑容可掬,有时闷闷不乐。


醒来,我会反思这是父亲怎样的用意,是对我有所期待,还是对我的不满?


我也时常安慰自己:虽然身边少了父亲的牵挂,但天堂却多了一位亲人的护佑。


“没什么可怕的了,咱那头有人了”。我常对朋友这样说,似乎变得更加勇敢。


02


父亲走后,有了大把的时间。


我更喜欢走路了,走着上班,走着去购物,走得再久也不觉得远。


在天气晴好的日子,一个人戴着耳机独自走着山路或是街边,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享受。


不再心急火燎,不再心浮气躁,真正体会到生活慢下来的安适和悠闲。


揣摩街边的行人,观察路边的小花:从一支支枯干,到发出嫩芽;从娇小的骨朵,到争芳斗艳。


不知不觉中,我的心开始变得柔软。


眼神里多了一丝慈悲和善缘。


觉得身边所有人,包括一草一木和小动物都是那么不容易,甚至有点可怜。


不管你再伟大,或者再卑微;再杰出,或再平凡,只是在这个世上逗留,匆匆而短暂。


所有的人终将离开这个你喜欢或是痛恨的世界,不同的是或早或晚。


有的人一生波澜壮阔,得人艳羡;有的人一生暗淡无光,质朴平淡,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辉煌有付出的沉痛,平凡有安适的所得,只是一个人对活法的选择,无关输赢和对错。


以前这样想,我会觉得是颓废;如今,已过中年,我发现这是回归。


好好珍惜吧,珍惜现有的一切,而不是再奢望将来得到什么。


珍惜现在拥有的,哪怕是一旧衣,一陋室,一损友,一餐饭......


它是实实在在为你所用,与你相伴,与你有缘。


那些高远的美好,你未必能够得着,如你所愿。


少寻求一些生的意义,多寻找一些活的意思,不必把自己伪装得那么深刻。


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吉日;把每一段平淡的生活,视作不可多得。


只有认真地活过,有朝一日,面对病魔,你也会无怨无悔、内心坦然。


在世的一生,我努力过,我专注过,我精致过,我珍惜过.......


如果到了该走的时候,那又如何。


只有历经了撕心裂肺的生死离别,方能真正体会这种对生活和生命的安然和启获。


只有经历了至亲的病患和逝去,才能真正懂得:唯有健康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03


去医院给父亲办理结账前,二姐把疫情期间的腕带(特殊时期的陪护证明)给我,让我去护士站退还押金。


我说:算了,我不想上去,不想再回到那个地方。


在住院部一楼办理结账,有一个签字必须回到疗区。


我硬着头皮回到那条熟悉的走廊,再次见到了曾经熟悉的医生、护士,我带着忠诚的感激,对见到的每个人都说声谢谢。


在护士站,我本能地往父亲曾住了近5个月的病房望去。


对那里,我充满着矛盾的心绪:既有感激也有痛恨。


感激的是,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在此度过,医护人员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关心和救治,也由于时间足够漫长,那间病房俨然成了我们另一个家,里面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痛恨的是,就是在那里,父亲失去了生命,病房也成了不幸和痛苦的象征。


即便如此,我还是对它心怀眷恋,仿佛父亲还在那间病房,在家人的围护下,依靠着高高的枕墙酣睡。


在这看似平静的疗区里,不知还有多少病人像曾经的父亲一样正在承受无望的煎熬,游走在生死的边缘。


病患每一次细微的好转,都会让陪护的亲人心绪高昂,甚至看到曙光;而每次的衰危,都成了累加在亲人心上的针锥和负累。


不经历长久的陪护,你无法体味,那种与至亲病程安危起伏,忧喜跌宕的内心崩溃和身体的憔悴。


04


父亲烧五期的那天,母亲哭得很伤心。


父亲走后,母亲突然失去了平日生活的支柱,没有了在琐碎生活中并肩出没的另一半,没有了整日哄她、宠她、听她的伴儿,没有了给她拿主意、想办法、做决定的依靠。


今后的一切,都需要母亲自己来面对。


看着形单影只、默然沉静的母亲,我总有一种悲凉、心疼和同情。


我想陪母亲回山东老家走走,散散心。但母亲没有同意。


她说,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上哪都麻烦;况且,几个姨家如今都在忙着种地,人家哪有时间陪你。


尽管我又提出几个去处和方案,母亲却只是摇着头叹息。


想必是父亲的离去,使母亲丧失了所有外出游玩的兴趣。


我又提出让母亲去我家住些日子,换个环境。在家人的集体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但答应只住一周。


起初的几天,母亲在我家像个客人一样生疏和局促。


为了让她有归属感,更重要的是让母亲觉得自己对我和这个家有用。


我主动教她家里一些电器的使用方法,给她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给三只家猫喂食。


几天后,母亲渐渐适应了环境。仨猫从开始的东躲西藏,到围拢着她“喵喵”要食。


但,两周后,母亲还是执意回去。


她说自己想开了,尽管在我家很开心,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想给我们添麻烦,春暖花开了,还是想回自己的家。


母亲刚到她的楼下,邻居大妈们就纷纷围拢过来,亲切地握着她的手,争相问候:这些天你上哪了?


母亲则欣喜、感动地回答:去儿子家串门了,这次回家不走了。


原来,在我那只是串门,回到自己的家才算回家。


回家以后,母亲的精神状态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观。


晴好的日子会在楼下与邻居大妈聊天晒太阳;阴雨天,她会在家里虔敬地颂读《圣经》;每天傍晚会雷打不动地观看生活频道的相亲栏目.....


母亲开始慢慢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实现了她想要的“不给你们添麻烦”。


我感动母亲的勇敢,更感激母亲的坚强。


可能,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本能地怀有一种无私的特质:不到万不得已,不给子女添麻烦。


这或许,就是我们为什么讴歌父爱和母爱的缘由吧。


05


明天就是父亲节。


往年的父亲节,家人都会聚到一起,在欢声笑语中举杯祝福父亲节日快乐。


父亲也会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幸福。


我们本以为一直会这样,年复一年,从未刻意去想有一天父亲会永远地离我们而去。


偶尔的一次咳嗽,寻常的一次检查,就轻易将这种平静打破。


原来,我们安宁的生活如此宝贵和脆弱。在不经意间,噩梦就会在你的恍惚中陡然降落。

我也终于明白:陪父亲过节,不仅需要孝心,还需要主角;不只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资格。


这段日子,安静下来,我会常常默念:


爸,你在那头还好吗?现在可以躺着睡觉了吧?不再全身发痒了吧?手肿也消了吧?胃口大开了吧?......


爸,你是否找到了爷爷、奶奶?是否有了新朋友?是否已经安顿下来了?


初来乍到,希望先辈们对你多关照。


放心吧,爸。


  • 听你的,我不再盲目控糖,不再过度管理饮食和体重;
  • 你说得对,我心事太重,如今,我不再去透支未来的烦恼,注重把眼前的每一天过好;
  • 也记得,你常说的:咱有今天,别人对你的好,千万不要忘掉;
  • 还有你的警告:不与不孝的人打交道;
  • 按照你教的方法,我学会了辨识转基因大豆以及如何磨快家里的菜刀.......


大到生活哲理,小到生活妙招,原来都蕴藏在你质朴的唠叨。


可是,这是你走后,我才真正意识到。


今年的父亲节,我们不能陪你过了,全当你回山东老家陪爷爷、奶奶了,你们阔别了那么久,也该聚聚了。


如果见到他们,别忘了给我们带个好。


新土旧痕,掩埋的只是音容笑貌,却遮挡不住亲情、往事与爱的美好。


无论怎样痛彻心扉地追赶,故人的身影也无处可追;无论怎样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无法唤醒他的沉睡。


相信,逝去的亲人一定在另一个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我们,我们快乐了,他们也应开怀;我们遭遇挫折,他们也一定伤心、难过。


所以,我们不是单纯为自己而活,还肩负着故人的信念和允诺。


逝去的已渐行渐远,未来的终会来到。


我想会有一天,再想到父亲时,不再有泪水和心碎,只有安暖的回忆和遥远的祈告。


是啊,没有什么不能被时间所消磨,伤痛也是。


我会渐渐淡忘那些不快,疗愈内心,逐渐释怀,真正走出父亲离世的阴霾。


这不是背叛,而应是父亲的期盼。


——END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记录父亲临终前的日子(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