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大院是山西民居的代表,也是晋商辉煌历史的缩影,而代表中的代表则是位于晋中地区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和常家大院。游大院,在参观建筑格局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三雕”——石雕、砖雕和木雕,品味建筑背后的晋商文化与晋中风情。
2021年,我们作山西一线旅,先后游览了常家大院(7月27日)、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7月28日一天游三院)和王家大院(8月3日)等地景点。个人以为这5座晋商大院,各具特色,交相辉映。虽都是商人家宅,却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有的还具有官宅特点。
位于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最为有名,1986年底,乔家大院作为祁县民俗博物馆最先对外开放,现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占地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外围是高大厚重的全封闭式砖墙,构成一座典型的城堡式建筑,且方正、稳重、平实、古朴。漫步于富丽堂皇的乔氏各院,随处可见喜鹊登梅、葡萄百子、琴棋书画等题材,活灵活现的精细砖雕。巧夺天工的木雕艺术更是令人叫绝。乔家大院的整体布局十分讲究,结构呈“喜喜”字形,复杂的平面,组成一个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使堡内的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处于外实内静的氤氲中。同时,大量文物陈列其中,几乎每一处宅院都有一个陈列主题。因此,乔家大院可用一个“实”字来形容。
祖先祠
福德祠照壁
汇通天下
庭院照壁
追思
芝兰第
承启第
在中堂
天下为公
钟灵毓秀
进德修业
照壁
德兴堂
九龙屏风 清代 花梨木
孝第慈
保元堂
照壁
吉星楼 庭院
石狮
煦风
山川拱秀
福绿寿照壁
怀静气庭院
怀和气
守真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昭馀古城内东大街,现已辟为晋商文化博物馆。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目前幸存并修复开放的大院建于清同光年间,总占地面积6990平方米,仅为渠家全盛时的1/5。大院外观城堡式,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有房屋240间,总建筑面积4789平方米。院中的四合院,各成体系又互相连接,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飘逸格局。渠家大院的面积没有乔家大,但讲究建筑形式,其中的石雕栏杆院、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木质牌楼院、包厢式戏台院,典雅精巧、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为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号称“四绝”。因此,渠家大院可用一个“逸”字来形容。
慎言语
学吃亏
德星朗耀
仁者寿
读书亭
乐天伦
养心斋
石狮
戏台
载籍之光
谦受益
鸟飞鱼跃
牛、鼠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
猴 十二生肖之一
羊 十二生肖之一
一帆风顺,财源广进
观光第
曹家大院,位于太谷县北洸乡。现已辟为“三多堂”博物馆。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6468平方米,有房间277间。整个建筑沿袭了明代古朴、简洁、高耸的风格,气势威严、凝重,气度富贵、典雅。曹家原是太谷第一大户,以福、禄、寿、禧字形建成4座大院,而今保留最完整的是其中的寿字院,全院的整体结构为一个篆体的“寿”字型。主体建筑“三多堂”,取华封三祝:“多福、多寿、多子”之意命名。由三座四层堂楼组成,3座高楼是三多堂的标志式建筑,楼顶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犹如鹤立鸡群。正院厅堂结构突破了明清两代“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拱彩绘”的规制,建成为五间八架,为的是表现其社会地位与财富非同一般。曹家鼎盛时养有家兵,还在太谷南山浒泊口内范家庄东二里营建了一座私家避暑山庄——青龙寨。因此,曹家大院可用一个“阔”字来形容。
炕 灯光处为设于坑上金库洞口
俯视曹家大院
家祠
阁祖神
多子院
德仁养颐
戏台院 学以致用
世昌弟
客亦三多
福 照壁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镇,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建于清前期,院内相交的一街三巷,形成一硕大的粗黑体“王”字,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也是全封闭式城堡,但与晋中地区其他大院建于平地上不同,大院建在黄土高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则有小河流淌,风光优雅、气势宏伟。王家大院内,建筑构建也无不精雕细刻,每个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刻,题材丰富,精美异常,融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鼎盛时期的晋商极重官商结合,犹以王家为甚。13-18世纪,王家走出二至五品以上官位者42人。因此,其建筑风貌和气质,官气多于商气,富丽中见质朴,蕴含着较浓厚的书卷气,颇有文化品位。王家大院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且每一进都上一个高度,极具层次感。这种顺山而建的混合型四合院,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站在每一院高台上远眺,都会有天地宽阔、心旷神怡之感。目前开放西院红门堡、东院高家崖,二者以石桥相联,东西对峙,震人心目。因此,王家大院可用一个“峻”字来形容。
狮子滚绣球
乐善堂
木本水源
指日高升
仙鸡送子
为善取乐
自一山川
安居
敬业堂
德馨
俯视大院
旗杆
常家大院,又称常氏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由开拓了闻名世界的国际贸易通道——茶叶之路的常氏家族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常氏家族经商致富后十分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设有多座书院。可以说,常家大院融儒家秩序与道家浪漫于一炉,集商居、官居、士居、民居于一体。大院主人曾自豪地称之为“八可庄园”。即“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养性(可悦心)、可赏观、可游览、可遐思、可咏怀”。规模宏大、文化品位高雅、园林艺术精湛是常家庄园独领风骚的魅力所在,人称“中国第一儒商旧居”。常家庄园的主体建筑雄浑方正,附属建筑灵秀绮丽,具有北方庭院中难得一见的南国园林色彩。因此,常家大院可用一个“赏”字来形容。
杏园八卦影壁
百狮园
百狮园中十一世班禅活佛开光的狮子
四狮照壁
静园
观稼阁
他山之石
听雨楼
大夫第
武德第
石狮
石狮
昔日中国最善理财并最富有的山西商人已经消失,只留下座座豪宅供今人凭吊。这些大宅共同的突出特点是:建筑精美、华丽舒适,高墙深院、讲究防御。它们如同一座座坚固城堡,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晋商发达昌盛的辉煌历史。而今,静静矗立的座座深宅大院,段段残垣断壁中的三五间房舍,展示着几百年前绚丽的风俗民情和北方独特的建筑文化,宛若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向世人显示着丰厚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