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这件事,谁家都逃不掉。即使富贵家庭,可以请保姆,可以请乳母,甚至还有请代孕的,这种只是他们家孩子,可不是他们的孩子。
要说由家人带孩子,从场景上看有居家带娃、游乐场带娃、商场带娃、图书馆带娃等多种;从带娃者身份上看,有祖辈带娃,有父母带娃,还有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的;从带娃手段上看有游戏带娃,陪伴带娃,视频带娃等多种手段。
在众多带娃的状态下,目前在各种游览场所,尤其是社区游乐场所带娃的以祖辈居多,老人带娃,将孩子当掌上明珠一样对待,总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孩子,可能出现危险,立马跑过去把孩子拉下来;如果小朋友之间游戏被伤害了,立马嘘寒问暖,责怪自己的孩子,责怪别人的孩子,边说还得边看一看,伤得严不严重。大部分的祖辈都总是从孩子的身体和所谓的正确与否角度帮助孩子,看孩子。那种只管自家孩子,被人家孩子都是错的祖辈也是有的。我们小区就有一个,不管怎么样,都说别人家的孩子,明明自家孩子抢玩具,还说“XX,我们家XX小,你就把玩具让给他玩一下吧”“你就不能给他玩一下嘛”。不过现在的趋势是理性看待孩子游戏、玩伴的祖辈越来越多,这或许可以看作我们整体家庭教育的提升吧。
不过要想家庭教育水平,甚至整个教育水平的提升,重点还是得依靠父母。今天得父母忙着工作,忙着此后别人家孩子,能够真正耐心为自己孩子学习,为带孩子学习的非常少。不过有几个地方,却是这种父母聚集的地方:各级公开的少儿图书馆、城市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去这些地方的孩子,几乎都有父母陪同,经常祖辈会跟着一起去。在这些地方,随处可以看见家长为孩子讲故事、说动物,看植物,体验科技项目。所以经常带孩子去这样的地方,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地方有硬件设施,而是由非常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如果能够在这种地方找到好朋友,可以说是孩子的终生幸福。
抛开场所、方式、人群不谈。我觉得带孩子有四境界,不同境界培养出来的孩子大概率差异巨大,同一境界的孩子相通性更强。
一级境界—负面二级:电子产品带娃,请着一个电子保姆(手机、电脑、平板),只要孩子有点闹,直接保姆出场。世界瞬间归于宁静。这样出来的孩子,呵呵。反正道路青春期,孩子只要染上手机,一旦不能自拔,直接报废。
二级境界—负面一级:带孩子,将孩子扔向游乐场,全程手机陪伴自己。爱手机远远超过爱孩子,孩子是否在场,玩什么,孩子怎么样了,全部不在世界里面。手机才是天地。今天早上,我抱着小女儿看着儿子在小区游乐场玩,他的那个小伙伴的父亲,全程坐在游廊椅子上玩手机,甚至将鞋脱掉,搭个帐篷,将累了的手放在膝盖上继续。这样的带孩子,不但起不到引领孩子、帮助孩子的作用,甚至没完没了玩手机、不关心孩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三级境界—正面一级:带孩子,有经常关注孩子,甚至祖辈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孩子。他们心目当中带孩子就是带着孩子消磨掉这段时光,让孩子自然的慢慢的长大。过程中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千万不要打架,千万不要有伤害,千万不要产生冲突。所以只要有什么一点可能的认为的危险,不能去;只要打架、争吵,赶紧干预,赶紧带开。这个境界的带孩子,好歹关心着孩子身体健康,只是习惯和性格需要加强。
四级境界—正面二级:为孩子学习,不管是父母,还是祖辈,有一定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基础。不管关心孩子的身体,而且关心孩子的情绪稳定、性格养成、习惯建构。尽量随时关注孩子,只要孩子有负面的言行产生,立马干预,纠正。如果孩子遇上困难,思考而后给予引导,甚至强制规范。
不同境界的父母,表现不同境界的言行,迎来的必定是不同境界的孩子。不同境界的孩子也必然是分层的。这才是真正的拼爹拼妈的真谛。例如一个被溺爱,骄纵而且一哭就可以获得电子产品的孩子不可能在经常去图书馆的孩子群中有很好的人缘。
孩子未来如何,就看你了?作为父母,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