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社会,书画家,原藉河南项城 ,1958年5月生 ,现居北京海淀八里庄 。现任中国翰林书画院副院长 ,中州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羲之书画报主任兼创作委员 ,张三丰故里书画院艺术顾问 ,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河南省分会副会长。作品获2016年度中国书画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书画展一等奖;2017年1月获河南省迎春书画展金奖;2017年度获中国百强书画家称号 ;2017年书法作品在第三届魅力神州全国书画征文大赛获金奖 ;2017年度第二届中国“黄河杯”书画会展获一等奖 ;2017荣获“喜迎十九大”河南省第二十六届群众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2017年首届“中天教育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17年作品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中天教育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 ;2018第八届全国最具有实力暨最有影响力“俊彬杯”书画大赛获金奖 ;201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书画春节联欢晚会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二等奖
师法兰亭气韵妙 另立一面天才功
——著名书法家于社会
书法的真功髓汁在于师古,而师古能力的高低又可通过检视书法家对《兰亭序》的临写水平而得。观赏著名书法家于社会临写的兰亭序,形大象,质趋同,笔法墨韵尽得前圣之功,功成卓著,可成典型。于社会的师古能力相当强大,他习成王羲之书风的水准可印证是学王羲之而有大功的代表性人物。
除了师从王羲之成自由俊美的书风,他还传续王献之更加自由的书法风格,得二王书法精髓,笔法风格再加墨质气韵,完全是超出一般,师古大成。
当下书坛,书风极易变化,美丑转换,让人应接不及。于社会修炼书法,则是凝神聚力,以师古之坚持,一直追求高雅境界,不受俗流影响。纵然各级展赛书风今朝是东南,明日成西北,风向乱变,唯有于社会心潜书法旧功研习,基于对二王书法的极力透悟与复成,写出一片大雅可观的书法天地,十年不易其志,书风高古,在浮风难得定势的书坛,成为力主书法主流的方家。默默无闻而扛鼎,已是书坛大手笔。
一般而论,习成二王书法,特别是临写兰亭序,主体讲究笔法自由。但是,俗人之自由,容易成放纵,学二王不成,反失法度。于社会写兰亭,自由不必再论,一目了然,可贵之处在于自由是法度之内有规矩,一笔一画,皆力守原轨,不妄自臆造,笔法细致入微必从圣帖,细腻之功完胜放纵流俗,线条纯净再复书圣之美质。
感悟他行笔留线条的书法质感,可谓是弹力十足,富有节律感,这恰是王羲之聚友饮唱小醉书兰亭的情景所拟。换句话说,于社会临写兰亭序,不仅仅是临其形态,更着意于悟其精神,复其情景,力争在同质的情景下再现笔成律歌的快意。所以说他的兰亭序复成之功,极为宽博,虽是师古绝成,常常也有另立一面的劲功。
俗笔书法家临写兰亭序,最大的弊端是“笔法半熟”,似成非成而止步,再难聚力成深功。方家于社会临写兰亭序,追至笔法全熟,他临写是用上了“研究”的方式,不是单独的照本写呆板。因为有研究之功,所以在其复成的兰亭序中,有古书的系统笔法,悟得书圣的姿态和状态,掌控住自身书法意境和书圣书法功成的中和标准,以至他临帖能入帖,入境深刻,完全把握住了兰亭序的笔墨精髓,手感极佳,笔法大熟的原因就在于此,也可以论成是兰亭序临写出神入化的境界。
师法兰亭气韵妙,另立一面天才功。他在深刻理解帖学的基础上,把旧帖看活写活,当成流动水体,临写亦求创新,所有的书法创作绝无呆死僵化的形态,无论起笔方向、落笔轻重、收笔露藏时有个性化的极尽变化,善用“加法”师二王,基于二王书技独成自己的艺术新风,为自己也为书法界寻找到了艺术突破的新资粮。另立一面,功成于新,果然是师二王而不拘泥于旧法的大手笔。